多元融合促发展 文明实践谱新篇

在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贵兴社区,有15480位常住居民,流动人口10000人左右(以北方候鸟和退休定居的“新北海人”为主),涵盖壮族、侗族、瑶族等17个少数民族225人。这里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服务的力量,志愿服务如同纽带,串联起社区发展与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党建引领聚合力 筑牢民族团结“压舱石”
社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推动阵地融合、文化融合、情感融合,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成为生动实践。
阵地融合聚人气。打破公共服务场所“各自为战”格局,整合同心文化广场、“石榴花开”宣传栏、民族团结景观小品等阵地,打造集休闲、交流、学习于一体的“共享空间”,让各族群众在散步、纳凉中自然交融。
文化融合润人心。培育“贵兴新疆舞蹈团”等特色文化队伍,年均开展惠民演出20余场次,用民族歌舞、器乐演奏等形式搭建“文化桥梁”;创新“石榴籽课堂”“小板凳宣讲”等载体,组织“银发”志愿者深入小区广场、居民家中,讲革命故事、解读民族政策,让“三个离不开”思想融入日常。
平台融合促互动。在“红石榴”工作室嵌入农家书屋、儿童之家等功能区,通过民情恳谈会、民族节日联谊等活动,让各族群众“有事常商量、无事常来往”,年均化解民族间小矛盾、小纠纷20余起,“红石榴家园”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港湾”。
网格治理优服务 织密民生保障“连心网”
社区将民族事务纳入基层治理大格局,以“微网格”激活“大治理”,让服务精准触达各族群众需求。
四级网格强根基。构建“4+N”(区挂点领导+镇网格指导员+社区党委书记+网格长+网格员)网格架构,10名网格长包联72个花园小区,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针对流动人口多、需求杂的特点,推行“点单—接单—派单”服务模式,2024年以来累计响应群众需求500余件,从“代缴水电费”到“协助办理居住证”,小事当场办、难事合力办。
多元共治汇能量。创新“邻治会”机制,发出“和美家园共创伙伴”招募令,吸引辖区企业、商户、机关单位等参与共建,组建“候鸟志愿服务队”“教师辅导队”等5支队伍,解决停车位规划、充电桩安装等急难愁盼问题100件,用“微治理”撬动“大民生”。
志愿服务暖人心 激活共建共享“动力源”
社区以“邻里守望”品牌为抓手,让志愿服务成为联结各族群众的“情感纽带”,2024年以来开展各类服务活动153场,服务群众超万人次。
精准服务解民忧。聚焦“一老一小”“残障群体”等重点,常态化开展爱心义诊、助老送餐、课后托管等暖心服务。来自新疆的阿古丽老人深有感触:“每当我有需求,社区志愿者总会及时出现,帮我买菜、量血压,这份关怀比亲人还要周到贴心。”
志愿集市聚合力。联合多方资源,提供免费理发、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等服务,各族群众在“赶集”中拉近距离、增进感情。积极动员群众加入志愿队伍,形成“人人愿参与、事事有人管”的良性循环,志愿服务成为社区最亮丽的“文明名片”。
如今的贵兴社区,各族群众共居一个院、共话一家亲,超市里“双语价签”方便交流,广场上多民族舞蹈同台共舞,真正实现了“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未来,社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民族团结+基层治理”模式,找准文明实践与基层治理间的结合点,通过搭建平台、凝聚民心、组织培育,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格,让民族团结之花在社区绽放得更加绚烂,共同书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叶滢 张丽梦)
来源:北海市银海区银滩镇人民政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