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县:“后备”变“前哨” “潜力”成“实力”

今年以来,为切实做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准备工作,钟山县持续做实做细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储备三年行动,突出广纳贤才、精准培养、能上能下,不断拓宽选人视野、强化实践锻炼、完善动态管理机制,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高质量村级后备力量队伍,为乡村振兴蓄好“源头活水”。
广纳贤才,夯实“蓄水池”
“家人们,现在介绍的是我们张屋村农户自养的绿壳鸡蛋,这种鸡蛋营养价值远高于普通鸡蛋……”钟诚作为张屋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通过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已组织4场大型电商直播销售活动,寄递订单8000余件,线上线下销售额达25万元。如今经过组织考察和筛选,钟诚已成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的一员。
钟山县紧盯本地致富带富能手、退役军人、返乡毕业大学生、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组织120个村(社区)“两委”干部、包村工作组、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村村走、户户访、人人谈”活动,对有意愿参与乡村建设的人员逐一登记造册,形成后备力量资源信息库。从县委组织部、县委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局等14个职能部门,精选85名业务骨干组成6个调研组,通过个别谈话、民主评议、业绩评估等方式,对全县120个村(社区)现任村级班子思想动态、履职情况和进退意愿开展全覆盖调研分析,形成现任村干部留任、离任与转任3张“意向表”,将有意向留任或转任的村干部纳入后备力量库。建立“部门联动、多维审查、动态管理”的联审机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联合纪委监委、信访、司法、公安等15个部门,对乡镇初审推荐的村级后备力量进行联合审查,严把入口关。截至目前,已储备村(社区)“两委”后备力量1112人,其中中共党员890人,致富带富能人264人,退役军人56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175人,外出经商人员56人,现任村干部留任或转任472人。
精准培养,提升“硬实力”
“建房要先进行宅基地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审批下来之后才能动工,不然就属于违建。”在钟山县清塘镇康平村党群服务中心,岑敏仪正耐心细致地为村民讲解政策。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的她,经过乡村振兴村务党务工作者岗位的试岗锻炼,已经能够熟练解答宅基地审批、低保申请、医保办理等常见村级事项。
钟山县坚持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并举,依托县乡党校、英家革命红色资源、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采用“专题授课+现场教学”相结合方式,分专题、全覆盖开展后备力量教育培训,累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培训学习16班次623人。推行“1+2”导师帮带制,1名乡镇领导班子和1名村党组织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与后备力量结对,围绕后备力量能力短板,量身定制帮带措施1550条,帮助后备力量融入角色、熟悉村级事务。建立“试岗锻炼+跟班学习+服务认领”实践机制,安排试岗锻炼与跟班学习369人,并引导446名后备力量主动认领服务事项,在信访维稳、耕地保护、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线实践历练,协调解决水渠修缮、路面损坏、矛盾调处等群众反映急难愁盼问题800余件。
能上能下,用好“人才库”
“后备力量的储备不能只看有没有、够不够,更要看行不行、好不好。”谈及村级后备力量队伍建设,钟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廖丽萍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们坚持备用结合,适时有序地做好培养条件成熟的优秀人才推选使用工作,让后备力量的‘潜力’充分转化为‘实力’。”
钟山县坚持能上能下、优中选优,健全完善后备力量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后备力量履职能力、工作作风、培养成熟度进行全面“体检”,建立“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对能力长期不达标、群众意见较大或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后备力量,实行“即时清退”并进行调整补配。注重正向激励与实践锻炼结合,对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工作中表现突出、群众公认度高、培养条件成熟的后备力量,优先纳入发展党员计划,依法依规推荐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实现“有进有出、能上能下”的良性循环,有效激发后备力量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95名后备力量通过法定程序适时增补进村(社区)“两委”班子,调出不合适人选36名。(雷健 杨林妹 虞斯皓)
来源:钟山县委组织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